中原合作网改版试运行,欢迎提出意见和建议,联系电话:55983551。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外省经验 > 正文
安徽省供销合作社做大做强社有企业推进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10-13 21:07:36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返回首页

   十年来,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坚持把深化社有企业改革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创新治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转型升级,保持了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传统主业巩固延伸,新兴产业迅速发展,龙头企业集群初现,为农服务成效明显,以社有企业为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日渐成型。

  为构建“社企分开,双线运行”机制,经安徽省政府批复同意,2019年9月26日,安徽省供销商业总公司改制为安徽省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标志着省社本级社有企业机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目前,全省系统拥有社有企业1193家,其中有4家主板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企业挂牌;23家企业销售额超10亿元,4家超百亿元。

  十年来,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坚持把深化社有企业改革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创新治理机制,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保持了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传统主业巩固延伸,新兴产业迅速发展,龙头企业集群初现,为农服务成效明显,以社有企业为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日渐成型。

  目前,全省系统拥有社有企业1193家,其中有4家主板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3家企业年销售额超10亿元,4家企业年销售额超百亿元。

  构建服务体系

  带动基层能力提升

  为构建“社企分开,双线运行”机制,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2019年9月26日,安徽省供销商业总公司改制为安徽省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标志着省社本级社有企业机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在系统层面,为更好地打造社有企业,在安徽省社的部署和推动下,全省各市级供销合作社所属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也在改革中纷纷创立。其中,2015年,黄山市供销合作社更是率先启动了机关企业化改革。在新的体制机制下,黄山供销集团规模实力不断增强,为农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呈现出多业并进、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

  在全新体制机制下,安徽省供销合作社充分调动社有企业在品牌、资源和经营管理上的优势,为基层社发展注入引领、带动力量。

  在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安徽省社以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系统内农资龙头企业为基础,积极整合各类资源,着力把县级社打造成县域为农服务中心,把基层社打造成乡镇为农服务站,形成“一个中心,多个站点”的综合服务网络。同时,扩大生产托管等服务规模,推动服务领域向农业生产全程服务延伸,向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二三产业拓展,形成龙头企业和基层社相互补充、互为支撑的服务格局。

  在构建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方面,依托安徽省农产品集团以及系统龙头电商企业,安徽全省各市县供销合作社纷纷行动,采用线上线下并行的方式,组建农产品销售网络体系。同时,积极建设县域综合集采集配中心,把基层社打造成电商服务站,形成“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的物流配送网络。

  在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方面,依托双赢再生资源集团等龙头企业,省社积极调动全省各地基层社力量,加强基层回收网点建设,扩大网络覆盖面,通过积极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探索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农村环卫清运网络“两网融合”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在铜陵市,双赢集团建设运营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点204个、再生资源回收站9个、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加工中心1个,实现“点、站、中心”闭环回收体系。

  为支持基层发展,安徽省社从社有企业收益中累计拿出资金1800万元,支持全省系统村级基层社建设;黄山市社也从社有资产收益中拿出1100多万元用于村级基层社建设。

  聚焦主责主业

  提升流通服务网络功能

  流通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主责主业。在推动社有企业发展中,安徽省供销合作社始终把提升流通服务网络功能作为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农资流通服务方面,辉隆股份已建立70多个配送中心、3000多家加盟店,培育出成熟的连锁网络体系。其中,配送中心通过不断转型升级,已成为集农资供应、咨询培训、技术指导、测土配方、双向流通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网络。今年春耕期间,面对重要农资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辉隆股份调运各类化肥近150万吨,采购农药超4亿元,向市场投放6万多吨的限价钾肥,切实发挥了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保障了农业生产资料稳价保供。

  在农产品流通方面,依托龙头企业,安徽省供销合作社一方面着力加快县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一方面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同时,全面助力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促进农产品销售,尤其是茶产业健康稳步发展。由安徽省农产品集团建设的安徽供销枞阳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是集农产品批发交易、农产品展示展销、农产品安全检测、农产品溯源、农产品认证、加工配送、冷链物流、信息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服务平台。由黄山市社等市县社注册的“田园徽州”等多个品牌,都是各地供销合作社承担的政府授权经营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这些品牌已纷纷进驻由省社牵头负责的安徽省政府采购“徽采云·乡村振兴馆”线上平台。为解决茶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销售难题,安徽省供销合作社还牵头连续三年举办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仅今年的茶博会,就累计交易21.34亿元,签约34.11亿元。

  应对风险挑战

  推进高质量发展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经济发展面临多重压力,对供销合作社系统经济运行,特别是传统主营业务板块造成了诸多影响。

  面对压力,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持续深化改革,抓好各项机制的创新,在经营上,逐渐由“单一”型向“综合”型、“供应”型向“赋能”型、“卖商品”向“卖服务”等方面转化,真正成为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

  首先是坚持项目建设不动摇。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上项目”的理念,指导企业精准布局、聚焦科技引领,打造了一批精品工程。辉隆股份下属的五禾生态肥业二期高塔项目建成投产后,新增生态复合肥产能30万吨;海华科技百里香酚实现量产,年产3000吨薄荷醇项目顺利投产;安徽省农产品集团下属的枞阳农产品物流园(冷链)项目将成为立足皖中南、辐射长三角的绿色优质农产品集配基地。目前,安徽省供销集团在建、拟建重点项目21个,计划投资总额57.35亿元,稳发展的源动力持续释放。

  其次是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近年来,安徽省社一直强调,企业要解放思想,围绕“农”字大胆创新。辉隆股份上市后,已从单纯的农资商品贸易转变为工贸并举、融合发展的典型。阜阳商厦菜递公司立足区域电商战略定位,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实现“生产基地—配送中心—销售终端”网络化,销售额持续增长。

  最后是切实防范化解风险。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疫情影响,近年来,安徽省社始终把确保资金链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加强统筹调度,增强整体资金链抗风险韧性,对“资产负债率、最高资金占用、平均资金占用”三项指标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指导困难企业全力以赴通过盘活资产、清收清欠、优化融资结构等方式,合理降低资金指标。同时,根据省供销集团及各控股企业特点,开展系列监督,推动巡察向企业一线和基层延伸。

  补齐发展短板

  激发改革新动能

  在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中,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社有企业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体制改革还不彻底,可复制的管理模式还不够多,转型升级的速度也不够快,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接下来,安徽省社系统将从四个方面着手,补齐短板,激发改革新动能。

  一是进一步优化社有资本布局。安徽省供销集团将以业务专业化发展为核心、以股权重组为路径,积极稳妥推进省社本级投资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市县社所属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将进一步提升对农村商贸流通、农业生产服务等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控制力和话语权,确保为农服务主责主业落地落实。

  二是持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各级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并购重组和产业整合,按照集团化管理和专业化经营的模式,建设带动能力突出、资源整合水平高、特色鲜明的大型企业集团。指导推进系统企业延伸产业链,实施横向或纵向一体化战略,促进系统内企业整合合并,引导优质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打造高质量供销企业集团,打造系统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在摸清基层经营服务网点底数和现状的基础上,支持社有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和主责主业,通过项目合作、产业共建、搭建联盟等方式,带动基层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三是有效防控经营风险。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社有企业内控管理体系,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健全相关制度,发挥社有企业董事会或委派董事决策、审核和监督职责,形成内控监督合力。聚焦债务、投资、法律、金融等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及时排查处置社有企业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逐步建立社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以精细化预算管理促进社有资本回报提升。

  四是创新考核激励机制。推动建立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支持社有企业结合关键岗位、核心人才,探索实施股权激励、超额利润分享、专项特殊奖励等中长期激励方式,调动社有企业、基层社等管理者、经营者积极性,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从为农服务能力、盈利能力、龙头企业带动力等统计维度,优化社有企业主要考核指标,丰富有关数据和指标内涵,进一步增强各类指标针对性;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加强社有企业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社有企业年轻领导人员、后备干部等培养选拔力度。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加强对社有企业领导人员日常监督和综合考核评价。

分享到:
编辑:马连华
(C)2019 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版权所有
电话: 0371-65953039 65992900(兼传真) E-mail:hnssbgs@126.com
豫ICP备05026746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228号
技术支持: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